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地理位置偏僻,群众大多都住在山区半山区,生产生活环境恶劣,贫困人口最多的地方达到21万多,接近总人口的一半,在脱贫攻坚战中,当地充分利用少数民族群众能歌善舞的优势,建设特色村寨,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而穿上演出服的普通农民在唱歌跳舞中既传承了民族文化,又形成了以拉祜族为主的文化脱贫致富新路子。
在酒井乡老达保村民小组,村民们正唱着《快乐拉祜》,与游客开心互动。扛起锄头能下地、拿起吉他能上台,全村494人,个个都会唱歌跳舞。
老达保村民小组是澜沧县着力打造的文化扶贫示范点,这几年,村子成立了演艺公司,建成了乡村旅游小镇,名气越来越大,游客越来越多,群众的生活也越来越好。去年年底,村里仅旅游收入就达到927 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000多元,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就在村民们与游客欢唱互动的同时,57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芦笙舞传承人李石开,正在县城指导同伴芦笙吹奏技巧,过几天,他们就要参加市里的文艺比赛,顺利的话,有望冲击到全国赛场。
澜沧县是全国**的拉祜族自治县,有拉祜族、佤族、布朗族三种“直过民族”,以前,群众思想相对保守、接受能力较差,自我发展能力不足,打赢“直过民族”攻坚战成为当地脱贫攻坚的**难题。在反复调研论证以后,当地政府部门聚焦民族原生态文化富集的特点,专门成立民族文化规划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导小组,并出台相关政策文件,为走出文化扶贫新路子提供政策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