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末春初季节,鹅很容易感染各种疫病,如鹅球虫病和小鹅瘟,尤其是小鹅瘟。所以,中小规模养殖必须建立严格的防疫制度,大寒过后,农户散养应当切实做好清洁卫生及疾病防治工作。
小鹅瘟防治
小鹅瘟叫病毒性肠炎,是由小鹅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本病主要侵害3~25日龄的雏鹅,年龄越小越易发病,且有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一般15日龄以上较少发病。冬末春初为本病的流行季节。
症状——幼雏出壳后多于三日龄开始发病,主要表现为拉白痢,精神不振,常伏卧,少食或不食,或采食后又将食物甩去,嗉囊空软有多量液体(死后常流出),鼻孔周围常有分泌物,眼眶凹陷,脚蹼瘦干(脱水),缩颈弯头,不能起立,最后休克死亡。也有的于临死前抽搐,急性的病程一至两天。
15日龄以上的雏鹅发病较轻,常见腹泻和精神不佳,食量减少,放牧时常落后,伏卧,羽毛松乱,粪便腥臭,有半数尚可自愈。
剖检可见肝脏发生土黄色肿胀,胆囊肿大,充满稀黄胆汁;肠道粘膜充血发红,表现急性卡他性肠炎的症状;病程较长的在小肠的中段和下段变得膨大,其肠腔中充塞着一种淡灰白色或淡黄色的栓子状物,俗称“肠中肠”。
防治——(1)如购进鹅雏的种鹅未接种小鹅瘟疫苗或不清楚是否已接种了小鹅瘟疫苗,则应马上注射抗小鹅瘟高免血清(按1毫升/只注射,或按说明注射),3~5日龄对雏鹅接种雏鹅专用小鹅瘟疫苗 (小鹅瘟鸭胚化弱毒株冻干活疫苗),采用饮水、肌肉或皮下注射法接种。(2)母鹅产前15~30天注射小鹅瘟苗 (小鹅瘟鸭胚化弱毒GD株冻干活疫苗——主要供产蛋母鹅使用,小鹅禁用),母鹅在免疫后21~270日内产蛋所孵雏鹅,对小鹅瘟有免疫力。使用时,用灭菌生理盐水作100倍稀释,每羽胸部肌注l毫升,每年免疫1~2次。
发生小鹅瘟时,应当紧急接种小鹅瘟高免血清或小鹅瘟高免卵黄抗体。
平时,养殖户一定要注意环境卫生消毒和严格防疫。
鹅球虫病防治
鹅球虫多数寄生于肠道,少数寄生于肾脏。各种年龄的鹅均能感染,冬末春初雏鸭雏鹅易感性最高,死亡率可达20%~70%。球虫病的主要传染途径是通过消化道感染。
急性球虫病多发生于2~3周龄雏鸭雏鹅。病鸭精神委顿,食欲不振或废绝,喜饮水;翅下垂,闭眼呆立,喜卧嗜睡,排出含黏液、血液的腥臭稀粪;后期逐渐衰弱,体重下降,不能站立,发病后1~3天死亡。能耐过的康复鹅生长和增重迟缓。
剖检明显病变为小肠中段、十二指肠黏膜肿胀,有出血点或出血斑;肠内容物有淡黄色或紫红色黏液,或胶冻状血性黏液,肾脏淤血。该病确诊必须在实验室进行球虫卵囊检查。
防治:盐酸氨丙琳按每10千克饲料加人1.5~2克,或按每千克体重用250毫克拌料,连用7天;克球多按每千克饲料加入250毫克,连用3~5天;球立清每瓶配水100千克,饮用3~5天;磺胺二甲基嘧啶以0.5%浓度混人饲料中喂服,或以0.2%浓度配水,连饮3天,停药3天后再连用3天;复方磺胺喹恶琳钠溶液,每100毫升加水500千克 (首次加水200千克),连用3~5天。
鹅舍应保持清洁干燥,且定期清除粪便堆积发酵,以消灭卵囊;防止饲料和饮水被粪便污染,饲槽和饮水用具等应经常消毒;定期更换垫草,铲除表土,换上新土。
规模养殖防疫制度
(1)禁止参观。各舍固定工作人员,非本舍人员(包括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在非必要情况下严禁进入本舍。
(2)严格消毒。人是最危险的疫病传播者,特别是同行,因此必须严格控制除饲养员以外的任何人进入舍内,必须进入舍内的相关人员,一定要更衣并进行严格消毒后方可进入。
(3)杜绝市售家禽产品进入场区。住在本场区内的工作人员不得外购任何种类的家禽产品(所需禽产品可由本场供应自产产品),并且各自家中不得饲养任何家禽和鸟类。
(4)保证完好的隔离墙、防护网等设施,避免野生动物及其它家畜、家禽进入禽舍。
(5)严格处理病、死鹅。病、死鹅应由专人处理,尽快用密闭容器从禽舍取走,剖检后焚烧或深埋处理,避免造成疾病传染。
(6)根据本地区鹅的发病情况,制定并严格执行有效的免疫程序。
(7)在饲料或饮水中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添加一些电解多种维生素、抗生素类或其他一些必要的药物,预防鹅疾病。
(8)场门口设消毒间,舍门口设消毒池,无关人员不要进入养殖场(舍);饲养人员进舍必须更换工作服、工作鞋、工作帽。
(9)饲料要新鲜,饮水要清洁,用具要固定并定期消毒,垫料要及时更换或加铺新鲜干燥垫料,放牧场地与鹅舍要勤打扫和消毒,水池、水塘要经常换水和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