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叫怪鹫”之谜

2020-08-20
来源:中国历史故事网

 JU-87“斯图卡”轰炸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空军投入使用的一种俯冲轰炸机,它被认为是二战中最负盛名的前线轰炸机,它最容易辨认的特征就是双弯曲的鸥翼型机翼、固定式的起落架及其独有低沉的尖啸声。这种轰炸机不但对地面目标进行猛烈的攻击,还能发出独特的尖啸声,给地面上的士兵带来心理上的恫吓,所以又被称为“尖叫怪鹫”。

  

  在所有描写德军“闪电战”的电影中都会出现这样的镜头:地面上成群的II号和III号坦克蜂拥前进,空中的俯冲轰炸机如同乌云一般遮天蔽日特别是作为空地协同作战核心的“斯图卡”俯冲轰炸机,它被认为是整个二战中**的前线轰炸机,正是它的横空出世让德军的“闪电战”成为可能。**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被限制发展重型轰炸机。为了掩人耳目,德国空军将发展重点转移到了俯冲式轰炸机上。1937年,在德国空军的二号人物乌德特将军的大力支持下,德国容克斯公司的JU-87型轰炸机获得了空军的订单。德国空军按照德语中俯冲轰炸一词的缩写将JU-87命名为“斯图卡”。作为一种全新的俯冲式轰炸机,“斯图卡”可以用近乎垂直的角度向地面俯冲,完成投弹后再迅速拉起机头。一般投弹误差不超过20米,这在二战中已经是非常精准的空中打击了。此外,“斯图卡”在机头进气口的位置还装有一个发声装置,当“斯图卡”向下俯冲时,这个装置会发出类似防空警报的尖啸声,给敌方带来精神上的打击。也正是因为这种令人毛骨悚然的尖啸声,“斯图卡”被人们称为了尖啸的“怪鹫”。作为一种前线轰炸机,“斯图卡”的**航程不超过1000千米,远逊于B-17等四发动机轰炸机的航程,但它主要承担的是近距离的空中战术支援任务,因此倒也算物尽其用。在载弹量方面,“斯图卡”虽然没有重型轰炸机那么恐怖的能力,但1.5吨的**载弹量相对于它不到7吨的起飞重量也算是难能可贵了。通常“斯图卡”会在机腹部挂载一枚500千克炸弹,机翼下方会选择性地挂载110千克航空炸弹或者37毫米火炮,单就攻击力而言,无论是地面坦克还是普通步兵都难逃“斯图卡”的屠杀。

  

  从闪击波兰开始,到后来的法国战役、进攻苏联,“斯图卡”都成为耀眼的“空中英雄”。每当德军装甲部队遭遇了顽强的地面抵抗,空军派驻的空中联络员就会立刻呼叫空中支援,大群的“斯图卡”会立刻呼啸而来,用凄厉的尖啸和重磅炸弹来摧毁守军的意志。1931年9月1日,德军闪击波兰,德国空军将9个轰炸机联队的300多架“斯图卡”全部投入作战,给予了波军地面部队、交通枢纽和弹药仓库沉重的打击,而“斯图卡”的全部损失不过是30架。波兰战役结束后,几乎所有的德军装甲部队指挥官的补充清单里都会注明——请优先补充“斯图卡”轰炸机。不过“斯图卡”的“辉煌”并没有持续多久。在不列颠空战中,由于缺乏足够数量的战略轰炸机,德国空军将“斯图卡”也放到了空袭英国的队伍中,这种错误的使用让航程偏短,自卫能力不足的“斯图卡”损失惨重。不列颠空战后,德军认识到了“斯图卡”最适合的战场就是前线,而不是敌方的大本营,“斯图卡”再次肆虐南欧和北非战场。在克里特岛空降作战中,德军第7伞兵师能在缺少坦克、重炮等重型武器支援下将强大的英军地面部队击败,逐走英国皇家海军地中海舰队,完全依靠“斯图卡”轰炸机的拼死支援。1942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斯图卡”轰炸机开始大举进入东线战场作战。战争开始时,取得了波兰和法国战役同样的战绩,产生了一批像汉斯·乌里希·鲁德尔(击毁苏军坦克519辆的**王牌)这样的王牌轰炸机飞行员。但随着战争的进行,苏德战场的制空权开始被苏联红军所掌握,失去了战斗机保护的“斯图卡”再也没有昔日的嚣张气焰。从另一个角度分析,也正是德国空军对“斯图卡”这种俯冲轰炸机的过分倚重,导致德国空军在二战前取消了所有的重型轰炸机计划,以至于德国空军只具备了战术轰炸能力。在不列颠空战和苏德战争中,“斯图卡”固然逞凶一时,但它却无法承担起战略轰炸的任务,从而让苏联、英国等盟国的后方工业区得以保全,盟军可以源源不断地生产各种武器,最终埋下了纳粹德国失败的种子。


阅读168
分享
下一篇:阿美麻糬
上一篇:人操鱼雷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