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已迎来“20年代”。2020年是一个新的时间坐标。这一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中国要实现**个百年奋斗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消除绝对贫困,高铁迎来多条重磅新线,所有地级市覆盖5G网络等等,一系列国家大事和民生关切,让2020年备受期待。
这一年,对文旅农产业来说,也是具有特殊意义的年份。旅游业要实现总收入7万亿元、总规模67亿人次的目标,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营收要力争超万亿元;文化产业要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动漫产业产值实现2500亿元,游戏业市场规模实现3000亿元;县域层面基本完成村庄布局工作,宅基地基本完成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旅游业总收入7万亿,一批项目集中创建
旅游“十三五”规划
主要目标是:
旅游经济稳步增长。城乡居民出游人数年均增长10%左右,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11%以上,旅游直接投资年均增长14%以上。到2020年,旅游市场总规模达到67亿人次,旅游投资总额2万亿元,旅游业总收入达到7万亿元。
综合效益显著提升。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度达到12%,对餐饮、住宿、民航、铁路客运业的综合贡献率达到85%以上,年均新增旅游就业人数100万人以上。
人民群众更加满意。“厕所革命”取得显著成效,旅游交通更为便捷,旅游公共服务更加健全,带薪休假制度加快落实,市场秩序显著好转,文明旅游蔚然成风,旅游环境更加优美。
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入境旅游持续增长,出境旅游健康发展,与旅游业发达国家的差距明显缩小,在全球旅游规则制定和国际旅游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明显提升。
具体包括:
“十三五”期间,创建500个左右全域旅游示范区。
大力开发温泉、冰雪、滨海、海岛、山地、森林、养生等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建设一批旅游度假区和国民度假地。
推出一批乡村旅游创客基地和以乡情教育为特色的研学旅行示范基地。
建设一批公共服务完善的自驾车旅居车旅游线路和旅游目的地。到2020年建设2000个自驾车旅居车营地。
建设一批海岛旅游目的地。建设一批公共游艇码头和水上运动中心。
建设一批融滑雪、登山、徒步、露营等多种旅游活动为一体的冰雪旅游度假区或度假地,推出一批复合型冰雪旅游基地。
建设低空旅游产业园。
建设一批旅游风情小镇和特色景观名镇。
推动“多彩民族”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集中打造一批民族特色村镇。
建设一批健康医疗旅游示范基地。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启动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示范基地和示范项目建设。发展温泉旅游,建设综合性康养旅游基地。
将研学旅行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的重要载体,纳入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教育范畴。
建成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体育旅游目的地,建设一批体育旅游示范基地,推出一批体育旅游精品赛事和精品线路。
加快北京、上海、杭州、昆明等商务会展旅游目的地建设,发展国际化、专业化的商务会议会展旅游业。
建设一批国家智慧旅游城市、智慧旅游景区、智慧旅游企业、智慧旅游乡村。
长三角旅游城市群,建设一批高品质的旅游度假区、都市休闲区和乡村度假;珠三角旅游城市群,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商务旅游目的地和海上丝绸之路旅游核心门户;成渝旅游城市群,建设自然与文化遗产国际精品旅游区;长江中游旅游城市群,打造连接东西、辐射南北的全国旅游产业发展引领示范区。
培育一批跨区域特色旅游功能区。
十三五”期间,新建、改扩建10万座旅游厕所,主要旅游景区、旅游场所、旅游线路和乡村旅游点的厕所全部达到A级标准。
力争到“十三五”期末,基本实现4A级以上景区均有一条高等级公路连接。推进乡村旅游公路建设。加强重点旅游区的通用机场建设。加大跨区域旅游区、重点旅游经济带内铁路建设力度。
完善旅游绿道体系,建设完成20条跨省(区、市)旅游绿道,总里程达5000公里以上,全国重点旅游城市至少建成一条自行车休闲绿道。
开展绿色旅游景区建设,“十三五”期间,创建500家生态文明旅游景区。4A级以上旅游景区全部建成生态停车场,所有新修步道和80%以上的旅游厕所实现生态化。
以水利风景区为重点,推出一批生态环境优美、文化品位较高的水利生态景区和旅游产品。
推出一批具备森林游憩、疗养、教育等功能的森林体验基地和森林养生基地。
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2.26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实现脱贫。到2020年,完成50万户贫困户“改厨、改厕、改客房、整理院落”的“三改一整”工程。
支持各类旅游产业发展孵化器建设。开展国家旅游文创示范园区、国家旅游科技示范园区、国家旅游创业示范园区和示范企业、示范基地建设。
......
乡村旅游
《关于开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升级行动的通知》部署推动业态升级、设施升级、服务升级、文化升级、管理升级,到2020年,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营业收入持续增长,力争超万亿元,实现业态功能多样化、产业发展集聚化、经营主体多元化、服务设施现代化、经营服务规范化,打造一批生态优、环境美、产业强、机制好、农民富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支撑农业现代化、带动农民增收、促进美丽乡村建设的作用更加突出,满足城乡居民美好生活需要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提质升级行动方案(2018年-2020年)》。从五方面对乡村旅游发展提出了提质升级要求,包括:补齐乡村旅游道路和停车设施建设短板、推进垃圾和污水治理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立健全住宿餐饮等乡村旅游产品和服务标准、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旅游发展建设、加大对乡村旅游发展的配套政策支持,并制定了18项具体行动内容。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到2020年将在全国批准创建300个,集中创建期到来。
体旅融合
在国家系列冰雪产业政策带动下,冰雪旅游成为“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示范产业,预计2020年-2022年冰雪旅游项目将进入大规模营业期。冰雪旅游投资成为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东北、西北、华北等地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
《群众冬季运动推广普及计划(2016-2020年)》提出,通过区域间优势互补,突破时空局限,到2020年,基本形成群众冬季运动开展地区广泛、场地设施供给充足、赛事活动丰富多彩、体育组织普遍建立、冰雪产业方兴未艾、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冬季运动文化深入人心的群众冬季运动推广普及格局,努力推动实现“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
《进一步促进体育消费的行动计划(2019-2020年)》部署,到2020年,人民群众的体育消费观念显著提升,体育消费习惯逐步养成,体育消费设施更加完善,体育消费环境更加优化,体育消费产品和服务供给更加丰富,体育消费政策更加健全。全国体育消费总规模达到1.5万亿元,人均体育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显著上升,体育消费结构更为合理。
生态旅游
2020年,我国将全面完成国家公园试点任务,推动建立集中统一的国家公园管理体制,并正式设立一批国家公园。
《乡村绿化美化行动方案》提出,到2020年,建成20000个特色鲜明、美丽宜居的国家森林乡村和一批地方森林乡村,建设一批全国乡村绿化美化示范县,乡村绿化美化持续推进,森林乡村建设扎实开展,乡村自然生态得到有效保护,绿化总量持续增加,生态系统质量不断提高,村容村貌明显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天然林保护修复制度方案》提出,到2020年,1.3亿公顷天然乔木林和0.68亿公顷天然灌木林地、未成林封育地、疏林地得到有效管护,基本建立天然林保护修复法律制度体系、政策保障体系、技术标准体系和监督评价体系。
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文化产业“十三五”规划
主要目标:到2020年,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培育形成一批新的增长点、增长极和增长带,全面提升文化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更加完善,文化产业结构布局不断优化,文化市场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发挥,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显著提升,城乡居民文化消费持续增长,文化创造活力明显增强,文化产业吸纳就业能力进一步彰显,文化产业对相关产业的带动和提升作用充分发挥。
包括:
在“十三五”期间,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企业,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文化产品和品牌,支持实施一批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创建一批具有显著示范效应的***文化产业园区,确定一批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打造3至5个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的重点文化产业展会,支持建设50个左右文化金融服务中心,培训各类文化产业人才超过5000人次。
在“十三五”期间,打造一批深受人民群众喜爱、久演不衰的精品剧目,支持建设10家左右全国性或跨区域的文艺演出院线。
到2020年,预计动漫产业产值达到2500亿元左右。
到2020年,预计游戏业市场规模达到3000亿元左右。
到2020年,中国艺术品市场交易总额保持在全球前列,形成2-3家具有世界影响的艺术品产业集聚区。
乡村振兴全面推进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确保顺利完成到2020年承诺的农村改革发展目标任务。各地区各部门要抓紧梳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强化工作举措,确保2020年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包括:
到2020年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到2020年确保建成8亿亩高标准农田。
到2020年实现农村人居环境阶段性明显改善,村庄环境基本干净整洁有序,村民环境与健康意识普遍增强。
力争2020年基本完成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关于统筹推进村庄规划工作的意见》,力争到2019年底,基本明确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等村庄分类;到2020年底,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在县域层面基本完成村庄布局工作,有条件的村可结合实际单独编制村庄规划,做到应编尽编,实现村庄建设发展有目标、重要建设项目有安排、生态环境有管控、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有保护、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有措施。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要求,到2020年,要全面完成县(市)域乡村建设规划编制或修编。
《关于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的通知》指出,到2020年,全国试点不少于300个,各省(区、市)试点原则上不超过20个。
农村住房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领域,当前,农村危房改造进入了决胜关键时期,加强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贫困残疾人家庭4类重点对象的农房危改工作,力争2019年基本完成 ,2020年扫尾。
《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全国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国家粮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农产品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显著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农民生活达到全面小康水平,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迈上新台阶,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大城市郊区、国有垦区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明确,到2020年,现代乡村治理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农村基层党组织更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以党组织为领导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明显加强,村民自治实践进一步深化,村级议事协商制度进一步健全,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
新《土地管理法》2020年1月1日起施行,农村三块地改革提速,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成为**亮点。
2020年,这些目标在交卷过程中,是否也有你的参与和努力呢?
交了答卷也不意味着结业,因为2022年会有更多目标在等着大家!
愿大家“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到2022年,实现全国文化和旅游消费场所除现金支付外,都能支持银行卡或移动支付,互联网售票和4G/5G网络覆盖率超过90%,文化和旅游消费便捷程度明显提高。
研究出台以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为契机促进入境旅游的政策措施。确保入境旅游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入境消费规模保持持续扩大态势。
到2022年,建设30个示范城市、100个试点城市,示范城市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支出占消费支出比例超过6%,旅游收入增速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进一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到2022年,培育30个以上旅游演艺精品项目,扩大文化和旅游有效供给。
到2022年,5A级国有景区全面实行门票预约制度。
到2022年,建设200个以上***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夜间文旅消费规模持续扩大。
到2022年,建设30个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产业融合水平进一步提升,新型文化和旅游消费业态不断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