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毕业于四川绵阳中学,考进北大光华管理学院!为什么选择北大?

2020-11-04
来源:

学生姓名:梁峰

毕业高中:四川省绵阳中学

录取院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题记

我终于相信,每一条走上来的路,都有它不得不那样跋涉的理由。

——席慕蓉

当考试结束的铃声响起,高考的短歌郑重地落下最后一个音符,我回首这条坎坷却美满的道路,一个个北大的记号,一幕幕燕园的图景,在过往的岁月里不时出现,却又若即若离。

打开书箱,错题本里,印有北大校徽的书签曾目睹过我的轻稚与迷茫,却也犹如一洒斑驳光影,始终温暖我的憧憬与笃定。书本间偶然掉落的明信片上,博雅塔些许隐于未名湖畔的树林后,波光粼粼,倒映着我梦中的伊甸园。正是它们,时刻提醒着身处困顿的我:“当上帝赐给你荒野时,就意味着,他要你成为高飞的鹰。”

高考出分后的日子如梦一般,老师的交流,亲友的建议,同学的祝福,霎时间,我的生活变得喧闹而急迫,可那个声音却一直那么清晰有力:“这一次,我要真的进入北大了”。直到拿到通知书的那一刻,我真正理解了谢冕先生在《永远的校园》中写的那句话——“一旦佩上北大校徽,每个人顿时便具有被选择的庄严感。”被北大选择,是我的夙愿,如今更赋予我的责任。

可为什么是北大呢?查到成绩的瞬间,脑袋里便下意识蹦出“北京大学”四个字。但直当越来越多的人问我:“为什么选择北大?”,方才开始悉心思忖。是啊,为什么是北大?是几千个日夜缘分的累积?还是它已成为在喜悦时能下意识迸发的词汇?


我深刻地记得北大中文系的卢新宁学姐曾经说过:“不要照原样接受别人推荐给你的生活,选择坚守,选择理想,选择倾听内心的呼唤,才能拥有最饱满的人生。”这份掷地有声的话语曾鞭策我不停叩问自己,回溯内心,让我不断坚定——我的选择是北大。只因心中那份不凉的渴望,渴望成为马寅初先生口中的北大主义者,牺牲主义者,渴望秉持一份家国担当。

初见北大那一年,我在北大东门排着队,在人海中等待着进入神圣的学堂。导游的介绍早已模糊,但我永远记得,驻足光华楼前,听着旁人的介绍,我期待却不敢言说的腼腆,那日未名湖畔轻拂过脸颊的风,还有那日小雨过后,弥漫鼻翼的泥土的芬芳,像一枚小小的纽扣,镶嵌在我记忆的深巷里。或许那次相见,便已注定这一份不解之缘。

那一年,我在历史书中寻觅得北大的身影。“新文化运动主阵地”“五四运动”“小平您好”。北京大学这块圣地,见证了从上世纪末叶到如今,近代中国社会转型阵痛和探索的集聚。在沉沉暗夜中,燕园中的青春活力曾点燃理想的火炬,照亮真理的烛光……这些搭配着“北大”的字眼让我对“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有了具象化的认识,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开始有了实例的填充。书页虽已泛黄,可北大之于我的回忆,却从未因时光流逝生出铜绿。

这一年,有一个不平凡的春夏。北大的校友们在社会的每一角落汇涓涓细流成滚滚春潮,点荧荧之火成通天之亮。陶勇医生用一言一行,让我体悟温柔而坚定地面对世界的力量,钟南山院士向我们诠释何为家国情怀,何为民族脊梁。我突然意识到,生活在如激流般前进的中国,每一个个体都有改变世界的力量,都能如李大钊先生所言“创造环境,征服历史”。

虽胸怀一腔热忱,通往北大之路却未必一帆风顺。高中三年,我曾将“PKU”贴在寝室的墙上,也曾将“北京大学”写于桌角,然而梦想的激励却并不似想象中的那般美好。遭遇瓶颈时,我曾放弃周末的休息补习理综,却仍收效甚微;独自坚持时,我曾在无数个夜晚望向窗外的万家灯火,不解拼命的意义;也曾不时怀疑,放弃深入学习从小的爱好是否值得……高中的前半段日子,或有高光与亮色,我却似乎过分焦虑与怀疑。最开始的日子,我也许过得并不快乐。

然而也没有特别的契机,只是后来,慢慢地,开始明白一些道理。就像一直很喜欢林清玄的一句话:“由于对眼前,对当下的珍惜用心,才能不怨恨过去,不怀忧未来。”或许,把握当下的方式是相信,相信一切都是**的安排,已往不谏,来者可追。将对远方的渴望化为对当下的专注,简单而笃定,从容而赤诚,做一事专一事,辅以梦想的指引,再枯燥乏味亦能从中寻得乐趣。不在意过去的遗憾,不畏惧未来的未知,静静忍耐,长久期待,无论是学业,还是兴趣爱好皆是这般,抛开不必要的思虑,反而在“花繁柳密处看的眼高,风斜雨急时立的脚定“。在后来的日子,胸中有丘壑,前路自成坦途。


“你的职责是平整土地,而非焦虑时光,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慢慢地,终于开始学会不念过去,不畏将来,开始能够寻得心安之所,明白“尽吾志而不能至,可以无悔意矣“。

这个特殊的春季,疫情的突袭打乱早已安排好的考前规划。不只是我们,每一位国人都打响了个体的战役,团结一致,共克时艰,为我们上着一堂堂人生大课。医护们与病毒斗争,书写大写的人,而我们与书本为伴,做好小我的事。这段特殊的考前冲刺让自律显得格外重要,但此时我却欣喜地发现,纵使外界喧嚣,从前的“网瘾少年”竟也开始能抵抗外物的纷扰,在书桌前一坐整天。我想,这便是信念的力量吧,那个关于北大的梦早已在心里生根发芽,让我以奋斗的姿态,雄关漫道,且歌且行。于是,之后的一切,都是水到渠成。

米兰·昆德拉曾说:“永远不要认为我们可以逃避,我们的每一步都决定着最后的结局,我们的脚正走向自己选定的终点。”

回首过往,那个在东门排队的小男孩走过童稚时的憧憬,到中学时的了解与坚守,再到如今即将步入燕园,途中或有迷惘,却也步履不停,一点点地前进,一步步地踏入自己的梦想之地。

高考的短歌已经收尾,我也已奔赴燕园,开始一场真正的长歌行。


来源:北京大学招生办 文字:梁峰,内容有修改


阅读1336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