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教师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中承担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中坚力量。为加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以制度形式指明了今后一个时期加强新时代、新形势下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路径和方向,对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目标要求。
作为思政课教师,四川文理学院姜仕华不断夯实自身能力和素质,并结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规定》有关要求,提出了努力成为新时代高素质铸魂育人的中坚力量的种种认识。
筑强政治意识 争做忠诚的教育工作者
思政课是高等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阵地。由高校到教师本身,根据《规定》,姜仕华做出了自己的思考。
“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树立坚定的政治意识,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是最基本的要求,是思政课教师最鲜亮的政治底色。”姜仕华始终认为,增强政治意识,首先自己要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其次,要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再次,要明确课堂讲授纪律,始终不渝地加强青年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
姜仕华还提到,为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帮助思政课教师筑强教书育人的责任和使命意识,高校党委需要进一步完善思政课教师领导机制,建立健全党委班子成员联系思政课教师制度。
加强师德修养 争做德高的行为示范者
“做为学为人的表率。”这是姜仕华眼中对所有思政教师的不缀要求,但是这需要多方面支持:需要高校把师德师风建设贯穿于思政课教师人才引进、课题申报、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等各环节、各领域,引导广大思政课教师自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和行为示范者,始终把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作为检验教书育人工作的根本尺度,努力成为学生真心喜欢的“四有”好老师。
思政课教师政治理论要优化学习主题、丰富学习内容、创新学习形式,紧密结合形势政策和时事热点提升学习成效,使思政课教师在理论学习上更先一步,在思想道德提升上更高一层,在行为示范上更高一杆。
要深入推进思政课教师“双向挂职”计划,广泛组织思政课教师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深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改革开放前沿地区、脱贫攻坚主战场等开展实践教育,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忠实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除此之外,为了形成尊师重教和大力弘扬高尚师德师风的良好氛围,使良好的师德师风在青年学生中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姜仕华认为还可以开展如“我最喜爱的老师”和“师德标兵”等评选表彰活动。
健强综合素养 争做优秀的人才培育者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而思政课教师的首要岗位职责是讲好思政课。那么思政课教师如何要讲好思政课呢?姜仕华做出了自己的思考:“需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努力成为有扎实学识的人;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要持续不断地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努力成为业务精湛的优秀人才培育工作者。”姜仕华提到,思政课教师要不断的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尤其要在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下足功夫,笃学、笃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实现大众化、普及化的重要力量。
“要讲好思政课还需要广泛涉猎文学、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学科的最新知识,更新知识理论体系,丰富自身的‘一桶水’。” 对此,姜仕华介绍到,就是要加深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理性认识疫情,引导学生从国际比较中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引导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认真学习和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以及网络教学平台资源的使用技巧,灵活使用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教学平台提升线上教学质量。要广泛开展集体备课活动,相互分享和学习借鉴教学经验与教学方法,努力探索把疫情资源有效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途径和方式,提升思政课政治课的实效性,增强讲好思政课的信心和底气。
增强创新意识 争做奋进的教育开拓者
当前,知识创新、技术革新、信息更新飞速加快。而当代青年大学生多数是“00后”,他们思想活跃,独立意识强,对新事物新现象的接受能力强。思政课才能在当代学生中增加吸引力?“思政课教师应当深化教学改革创新。”姜仕华不由地如此说道。
作为思政课教师,要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性意识,争做奋进的教育开拓者,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全面深化教学改革创新,着力提升课堂教学成效,使思政课做到“八个统一”,不断增强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把‘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接受’,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姜仕华认为,在教学理念上,要牢固树立学生主体地位意识、遵循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和认知特点,才能提升青年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动性,坚持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而在教学方法上,要紧密结合青年学生心理特征和教学规律,着力在“配方精良”“包装时尚”“工艺精湛”“内容新颖”上下足功夫,多形式推进课堂教学方法改革,提升思想政治理论供给质量。
在教学改革上,要积极推进线上思政与线下思政协同创新,校内育人资源与校外育人资源协同创新,实景教学与模拟仿真教学协同创新等,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创新形成生动局面。
姜仕华还补充,在教育模式上,要牢固树立“大思政”理念,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学团和教学院系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积极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协同发展,才能最终整体提升育人成效。
(刘杨)